桃大山人日志有本来就有未来三时生活

2022/6/22 来源:不详

有本来就有未来——三时生活与村庄的故事

.8.28

前言

主编大人让我写西山脚下的村庄,提笔思虑竟是喜忧参半。不想一昧的给它化妆说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真实的村庄。

年第一次来时,有些没有瞧上这个整齐有序却过于新、缺少野趣的“村庄”。村庄的含义是什么?每个人一定有自己的答案和记忆,但是哪种记忆里,都没有这样簇新的村庄。

不停地奔波在北京的郊区,想为整个三时生活品牌寻一个安身立命处。找了半年,又回到这里,很简单,三时要做的事情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浪漫唯美的小甜心,三时要做的是一群人的安身立命,有生根生发的力量,需要厚实的土壤,需要一堆有识之士的群策群力,而这个“厚实的土壤”在这里是具备的,我们选择了已经在这里建设了好几年的大西山书院村作为我们坚强的后盾、厚实的土壤。

村庄是什么?是人和天地、自然、家庭、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相处之道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远离天地,我们越来越需要寻找我们的“根”,那个“根”是什么?我们的生命如何才能得到滋养?如果说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地、人,我们不来到天地之间生活,不去学习历练“知微”,如何“通微”?不去观察四季的天地规律,不去热爱万物,我们何来真正的智慧和力量做到安身立命?

基本没有一丝犹豫,从年考察完毕历时一年多年6月起整个公司浩浩荡荡就搬过来了。一晃整个三时生活在这个西山脚下的小村庄已经整整两年,借此机会,我们尽量全息的展望和回顾一下三时生活如何在西山脚下这个小村庄的扎根生长。

如果有本来,就一定有未来。

西山秘境,山峦叠嶂。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青山绿水,花径通幽。拈物尽山色,细听皆花语。

清代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淡泊名利,退潜于此,筑居七王府,自取别号“退潜居士”,以示谦退、无为之意。“一条寒泻玉铮铮,激石穿云昼夜声,彻悟澄清淆浊旨,洗心洗耳总邀名”退潜居士以花园题石明志,修身养性,逍遥自在,享受着闲云野鹤般的山居生活。最终,长眠于此。

七王坟村便由他的生前身后得名。如今,七王坟村已是海淀最美乡村——浅山樱桃天氧吧,梅子金黄杏子肥。山间村民保持着宁静、安逸的慢节奏田园生活,日出山间作,日落归家炊。

就在这里,我们的故事翻开了新的篇章。

最先落成的是村庄上面公园旁边的三时生活·同云馆。第一次来山上时,就觉得这个建筑很有意思,想有一天三时不会在这里开一个生活馆吧?这个“有一天”来的很快,从我第一次看见到实现刚好只花了一年的时间。

穿越七王坟村,背靠五重山,前看北京城。就是我们的同云馆。关于同云馆,其实可以很多形容词:“村庄里的生活馆”、“花园里的生活馆”、“山中的生活馆”……

然而,同云以观云,便是同云馆的“初心”。

云是自由的,随性而出,恣意而行。舒展着,千变万化,稍事,又可能去的无踪。山岭之上,坐看云卷云舒,是何其自在?那是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的一份幻梦,就在这里照进手指可触的现实。

来的人,都能有一段最美的时光:左手清茶,右手墨香,坐观云走,岁月静好。

一直梦想有一家小酒馆,它不必有多大,但是醇厚的美酒多多;不必酩酊大醉,小酌怡情即可;不必是放下面具的工具,而是美好心情当下的愉悦;不必是发泄生活的不满,恰恰是对生活的感恩;不必是茶道的高深莫测,而是真实的愉悦;不必是在黑夜里的放肆,而是阳光正好时的微醺……自律而享受,放松而真实。

当然,音乐和有可能的小酒馆的舞蹈,更是一种生命的律动,你看那风再起时,你的心依然有活力的在跳动,在光辉岁月里,我们可以海阔天空的激动着……梦想还是要有的,才有得可能实现。

这一切,在山林里实现了——真真小酒馆。

这个工程就比较浩大了,历时基本整整一年。还好,用心的光明,相信来的人都能感受到。目前为止,享院得了好多设计大奖。无可厚非,来享院除了享受健康摄身的应季美食,我们同样享受了时空,驱车前往山林来,我们真的只是吃一顿饭吗?

无以言表这个历时快一年的工程,三时人经历了怎么样的艰难曲折。合作方来找三时做一家餐厅时,基本没考虑,一口应承下来,正有此意。不是没有想过有多麻烦,不是三时要转行,不是不务正业,不是去图虚名……甚至,在完成历时半年的设计、谈好施工方、马上要动工时,公司叫停了项目,仔细思量考虑了一周。

嗯,继续。

很简单,当下越是浮躁就越需要清流,匠心的清流。所有一切都是心的化现,这样一个项目正好可以更好的诠释三时在做和能做的当下,给到大家一个至少安静干净的气场,我们需要在大自然里一个好的空间里安享我们人生的片刻,吃出高级的人生。

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在建设的不仅仅是平面、空间、服装、听觉的审美体系,也不仅仅是在传播一个没有夯实文化内核的生活方式。三时更多的是在学习、践行和分享倡导一种高度文化自信的新中式生活方式,学习古人天人合一的“道”思维——格物、中道、全息,站在精气神的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离生命更近。艺术和文化,最终是解决生命问题。

衣食住行,三时在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离我们的生命更近,与您一起创造生命有可能的更美好和因此而生的力量。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没有因为所以,觉得这个院子就应该叫不如舍。种菜是了解天地、知微、学会敬畏感恩最好的途径。

其实没种过菜。只是有这么一个文青的梦想。真正见了虫子跳八丈高,就差没连哭带喊。更分不清各种种子、种的季节、方法。但总是幻想,有那么一个菜园子,想吃什么直接去摘,多酷。老天会厚爱有梦想的人,自从铁了心把公司搬到山里来,不但实现了院子的梦想,还意外赠送完成了有菜园子的梦想。而且,是不觉不知。

事情是这样的,以前公司的库房在东垻,独立的大院子,需要有人看院子,大爷在那里看院子。大爷是甘肃张掖人,就是所谓古秦人待的地儿,他说什么我们充其量听懂百分之二十,剩下百分之八十我们连猜带估。有他带着两条大狗,库房的院子显得……嗯,应该是家的感觉,有老人在的地方,说不出的温暖。过年回来,他甚至从家乡给大家背了一头整羊来,把商品部那帮那么能吃肉的哥们儿硬是给吃顶着了。

公司搬到西山,库房也随之搬到西山这边。这边的库房很专业,也配了有人看院子,我们自己的大爷就不需要看库房了,按说他就可以不在公司待了,毕竟他说话我们真心听不懂,这边暂时也没有大门可看。可是,大家都舍不得他,横了一条心,公司有个老人挺好的,那就还是一起过来吧。不过,这还是我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一半,这么长的前言其实讲了一个傻人有傻福的故事,一切都貌似偶然,谁知道它是不是必然呢?

菜园子最早能够吃的是小白菜。说来好笑,我根本不知道它长成可以吃的程度了,还是大仙邻居百夷茶坞掌门罗兰有一天在我这里吃完饭后说:啊,这个小青菜现在是最好吃的时候,嫩嫩的。我才如梦初醒,说你赶紧摘一些啊。大晚上,她摘着青菜还摸到我们家癞蛤蟆啦,这个家伙我们把它送走好几遍,它总从下水道回来,大家说你难道不知道这哥们儿招财吗,干嘛总要赶走它,想想,这才是它的地盘呢,比我们先在,好吧,你是老大,不但不再赶它走,就尊称你叫旺财算了。

第二天自己提着篮子很是激动的下地开始人生第一次正式摘菜,遇到一个小问题:是连根拔起呢还是直接掐?问了生产好几个大姐都没人理我,白叫她们大姐了,看来都是叶公好龙。下过加些许姜蒜和几粒花椒炒了,那个青菜该有的味道,让这几个月搬家受的苦也觉得值了。即使来的客人不少,那几天根本吃不过来,得让上班的同事们用盆来端着摘过去吃。

第二拨丰收是黄瓜。有一天看见大爷在拴什么东西,我也没有问,问了也听不懂他说啥,再走出去忍不住笑了,院墙真正变成了艺术墙,原来在线上拴石头再搭过墙去是方便黄瓜爬上来,多么酷的设备!似乎没过几日,早上阿姨拿了新鲜黄瓜切来蘸酱吃,给我说是园子里摘的,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当然。立即班都不上跑去摘黄瓜,果然好多条,摘了给同云馆和邻居送去,觉得自己豪极了……

好日子似乎就这么来临了,天天来了同事都让摘,简直无法相信这片土地这么多产,而且每个人吃了都会满心欢喜:这才是黄瓜的味道啊,顶花带刺的来到我们身边和身体里。

直到有一个周五早上,终于只能摘两条下来,我想可能得消停一阵子了,周六没有管它,没想到周日早上阿姨又摘了七八条下来,说又有好多,于是,又摘了一个多星期……惊喜之余,吃一口黄瓜都开始敬畏了,对土地和劳动的敬畏,有了耕耘,土地竟是如此回报,我们没有对土地额外做什么。

相反,当下人为了方便,对土地的破坏可以说是太多,它却如此回报我们。大地心,大地母亲,说这些也许矫情,我却能真实的感受到天地的厚爱。不仅仅如此,有了敬畏心就有了感恩心,有了感恩心愉悦就理所当然。一条带着真正黄瓜味道的黄瓜就那么轻易的让人“欢”天“喜”地。

“欢喜”,是多么好的感受。“欢天喜地”,我们多久没有这样的生活了?还有丝瓜、白萝卜、红萝卜、香菜……各种菜的故事。关键不是听,要吃、要感受、要生活而不是生活得如何。也许很快的一天,你可以自己来摘菜吃。

青出舍,就是公司驻地,是梦想变成现实的地方。具体什么样的,就让身处其中的才子佳人们说吧。

取名“青出”实则“沃壤”——这是一处能让每个人尽情施展自我能力的地方。只要敢想敢做,许多东西,都可以从无到有,比如今年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全新的独立小影棚。青出,每时每刻都是更好的自己。

——北溟一茶

”“

青出舍,取名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句所思,一是用青与蓝来衬托办公室新址里面大西山的云天,临山幽静之美,远离喧嚣但不刻意抛弃,静谧宁和的环境给上班的三时人提供更多灵感和创造源泉;二是居山而安,定谋未来,我们需要不断超越;三是青者,青春也,其奋斗才是我们最靓丽的底色!我们会变老,但三时品牌不会老,三时人为生命的觉醒者服务的宗旨也不会。青出舍,出庭院是一片果园,樱桃和杏林居多,四季皆是一幅画入眼帘。上班时,我们是努力工作的追梦人,下班之余,大家也加入到热爱劳作的生活里。

——楷神

”“

清新雅致的别称青出舍就是我们的办公区:两套小院并列座落在百年杏园后面,抬头便可看到油墨画一样的西山。办公区两套院子容纳了办公、餐饮、住宿于一体,青出舍更像一个大户人家,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们的小菜园,这是大家的乐园,也是茶余工作后的谈资,院里会种应季蔬菜:紫苏、薄荷、小葱、香菜不断,当你在厨房忙活时,可以跑到院子插几根葱,摘几片青菜是何等惬意,也许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明白吧。大家在青出舍愉快的工作与生活。

——康康

同频的人不仅会相遇,还会成为幸福同行的邻居。N年前通过茶和茶大人一家还有他的茶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时,一定没有想到我们今生还可以成为邻居。搬到山上来最笃定的是有他和罗兰这样的邻居,让我能够自信三时生活甚至整个村庄都更有仙气。是啊,与这么好的茶及真正的茶人为邻,这是修了多少生多少世的福德啊?

当然每个人都会说自己的茶好,但是真正的好需要“心知肚明”,每天都要花时间专心喝茶,唯有那个时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种微妙的和身心的关联,需要的觉知其实并不多,安静下来,便拥有了整个当下。茶是最好的媒介。

除了茶,最喜欢的还有他们的院子,罗兰捯饬植物有与天地万物沟通的天赋,真真羡慕所有能活的植物在她手里都乖乖的,美美的。只有她们百毉茶坞的小院充满了真正的静谧,茶香和满目幽翠当中真正的世外桃源啊。

感恩村庄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们而如此不同。静下来是一种能力,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方式,而你们的院子和茶就是大家通达这个秘境的便利工具。

大西山书院村藏龙卧虎,村里居然有孟子书院和奉元书院。

台湾奉元书院落地北京大西山,本着“台海两岸同宗同文,同根同源,应合力促进华夏文化的永续传承”的原则,与北京大西山书院联合成立大西山·奉元书院。大西山·奉元书院,专注国学经典教育,延续百岁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学脉。毓老系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第十一世孙,师从陈宝琛、康有为、王国维等一代国学大师,在台湾开办天德黉舍、奉元书院、华夏学苑,广授儒家经典,精传大易春秋,弘扬内圣外王、经世济民实学,践行书院教育近七十年。奉元书院授业讲师,以毓老嫡传弟子为主,接续夏学学脉和志业,推动华夏文化经典实用践行,回归华夏文化的核心价值。

北京孟子书院,落户大西山。以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挖掘、传播、教育为立足点,弘扬践行“孟母文化”,以北京海淀区为依托面向海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儒学机构展开学术研讨及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等各项合作。定期举办孟子文化全球行,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华人华侨寻根之旅,为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何为村庄,一定是有人文,有温度,有和天地的温存与敬畏。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我们却越来越焦虑,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全民焦虑。缓解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刚需,如何缓解?唯有天地精神,做回天地的孩子,无忧无虑无惧。

·

·

·

微博:桃大山人

桃大山人,三时生活掌门人笔名。

藏名:噶丹桑木,藏语:???????????????汉语音译:噶丹桑木。(????????噶丹:兜率天的弥勒菩萨住处,有清净庄严的福乐,又有菩萨说法,两全其美,成为佛弟子心目中仰望的地方。)(???????桑木:藏族的辞藻学中指度母,我们可以理解为才女)兜率天弥勒菩萨住处的才女。

感恩您用心的阅读

3時有您

三時吉祥

三时生活

一时揆古,一时卓今,一时永恒

无忧,无虑,无惧,把握当下即是永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