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吧一棵生菜40元,水培蔬菜会是下一个蓝
2024/8/12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1443815893658189&wfr=spider&for=pc
前几天,我江西老家的叔叔兴致勃勃地在家族群里,发了几张在当地刚投产的“植物工厂”,说是一浙江老板投资2个多亿,刚刚对外开放,里面的各种现代农业设施让人大开眼界。
照片上,狭长的空间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四层高的货架,种满了生菜、小白菜、紫背天葵等蔬菜,通过直流冷光LED照明和流动的营养液来培养蔬菜,看上去真的高大上。
相比普通生菜平均每千克4.8元的售价,这里售卖的生菜单棵售价高达40元。
大家在讨论这老板如何盈利,“这是刚开放,后面是要收门票才让进的。”叔叔补充了一句。
“哦,保守估计一下,这个基地最多撑3年吧。”我下了一个自认为不算武断的结论。
植物工厂最早发源于丹麦,却在日本受到热烈追捧,这几年,市场对植物工厂项目的投资热度日益增长,最高单体项目投入已经达到十亿元级别,不少媒体报道高呼“植物工厂行业即将爆发”。
然而,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各项技术都趋向于成熟的植物工厂,为何迟迟没迎来它的爆发?
为何万事俱备,只欠爆发?
何为“植物工厂”?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来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系统,这个系统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已掌握了植物工厂的五大核心技术,即“LED节能光源创制、光温耦合节能环境控制、营养液栽培、蔬菜品质调控以及智能化管控”,而且,在LED人工光源技术这一“核心中的核心”技术上,还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而植物工厂的四项核心装备为“立体多层无土栽培技术装备、人工光照明技术装备、智能环境控制技术装备、植物生产空间自动化管控技术装备”,目前在我国也已经达到可投入标准化和商业化应用的阶段。
国家层面也有足够的重视,早在年,国家“十二五”计划项目“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立项启动。
这表明了国家层面对植物工厂研发与产业化前景的认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资本方也在虎视眈眈,中粮集团在北京市房山区建设的中粮智慧农场、光电龙头企业三安集团斥资70亿设立中科三安公司跨界植物工厂、北京农众实业有限公司投建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的植物工厂,还有京东在北京通州自建1万多平米的植物工厂。
京东布局植物工厂
问题来了,既然技术设备成熟、国家重视、资本集聚,市场需求也有较大发展空间,为何植物工厂行业目前仍未爆发呢?
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了!运营成本高,设备成本更高。
来给你算一笔账
无论是国内、日本,或者是欧美这些植物工厂都逃不了成本问题,日本技术那么先进,发展那么早,现在还是处于瓶颈阶段,一样卡壳了,原因无他,就是成本!
我们大致算一算成本的构成吧!
建筑成本
如果要做全人工光型的植物工厂,首先得有个房子吧。
一亩地的建筑成本要多少?这个自己可以算一算。
另外,出于保温隔热的目的,还得做点隔热层。
就算块一平方,一亩地平方算,就要66万。
如果是租的房子,便宜点算,一平方一个月租金6元,一年72元,那么平方就是元。
设备成本
包含空调系统,水培系统,灯光系统,主控系统,要不要加二氧化碳?加的话再上个管道循环系统。
空调系统,平方要保证在20-25度内,5万打底。
水培系统,不能用泡沫槽吧?至少也得是水泥槽或者雪弗板吧?便宜点算,一个*毫米,高度毫米的槽,块一个,平方,一半面积用上,另外一半面积得留出来当走廊过道。
4层,一共个左右。连管道,水泵,电磁阀,储液池,打个折吧,25-30万。
灯光系统,按照最简单的红蓝比灯管或者所谓的全光谱灯管,一个水培槽4-6条,单条功率20瓦。
成本价,20元一条不能再便宜了。个槽,一共要7条最少。加上布线,电箱,18万吧。这是友情价。
控制系统,这个的话,硬件成本最低,元以内搞定。但是不可能元卖给你,因为开发费大几十万得分摊一下啊。还是友情价,1万块吧。
水培架子,用铝型材货架做?铁货架不行,怕腐蚀。不锈钢勉强吧,要么干脆钢筋水泥做。如果用钢筋水泥做,水培槽也可以一起了,按最低的算吧,3万。
全部搞好,按照最简陋的做法,所有东西全部自己生产,不算一分钱的设备利润。50万打底。
运营成本
人力成本,2-3个人,一年8万工资,再便宜就没人干了。
电费,7条灯管,20瓦一条,KW。一天点灯12-16小时,每天耗电度以上。
空调,平均一下,一天度电。合计一天至少0度电。就算给你按民用电算,块一天打底。一年36万往上。
想特别提一下营养液,国内很多植物工厂设备都是进口日本的,然后日本人都会要求捆绑销售日本的原装营养液,卖给国内的极其贵,这种营养液我们国内一样能做,品质也比他们高,日本的价格居然是我们的20倍。
很多土豪,满腔热血投身植物工厂行业,不停砸钱,吐槽营养液为什么要这么贵,只能说,营养液配方和调配都不懂,就不要做什么植物工厂了!
营养液,水费,种子,设备损耗,其他开支,一年10万。
这样算下来,一年的运营成本最低要60万上下。
所以,就算租房子,做个最简单的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首次投入至少60万(房租加设备),再准备个半年的运营费用,30-40万。
最理想的状态下,万搞定。
这笔账算下来,唯一的感慨是:太阳真的是生命之母。
诚然,就算你能解决上述问题,那么销售问题您一定会发愁。
半个多月的植物生产期,成品出来了,您卖给谁?
本身这生菜、红背天魁等等,种类就少,价格又贵、现阶段能接受的人群少之又少。
说到价格,日本人也就能控制在20多一斤生菜,国内么,能控制在30块就算不错了。
30多一斤的生菜才能保证植物工厂的成本,这还不算卖不出去的。
由于生长期短,而且是水培,所以保质期比较短,储存不了太久,卖不出去基本都是相互送礼,这是常态。
写到这,也许你明白为何文章的开头,我对老家的那个投资2亿建成的植物工厂,完全看衰的原因吧。
技术成熟,市场不成熟?
说完前期投入,我们再来继续说植物工厂的主要获利途径。
一般有两种:
一是叶菜类的大量量产,如生菜、小白菜、莴苣等十字花科植物;
二是种植难度高的人参、牛樟芝、金线莲、冰花等高经济价值作物。
对于第一类,因为生产成本高,价格远远高于露天栽培的蔬菜。
很多人说,一棵生菜我卖40元,消费者不干,那我就种一些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或中草药吧。
然而,这不是你想种就能种的,药用植物中的某些成分必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才能生产,比如人参皂苷是人参中的核心成分,需要多年生长才能积累,雪莲中的营养成分也需要在极寒和缺氧的环境中才能产生。
要在植物工厂中模拟这些环境,不是做不到,成本将会成倍上升。
其实,最致命的是,与植物工厂高昂的生产成本不匹配的下游销售渠道。
在植物工厂这一概念还不被普通消费者熟知的情况下,就想让他们接受如此高价的产品确实很难。
日本70%的人知道甚至买过植物工厂的菜,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可能还不到1%。
在植物工厂的产业上,除了京东宣称植物工厂培育的蔬菜上市销售之外,其实很多植物工厂的产品都没有用于销售,而是用于教育培训、休闲观光。
很多植物工厂,尤其是小型的室内农场里不仅仅是卖蔬菜,而是借助新型商业模式,比如亲子教育、休闲农业、采摘活动、休闲体验等模式上挖掘用户对植物工厂的深层次的需求。
就现阶段来说,对于有一定财力的农场,搞一个小型的植物工厂,作为研学基地,做休闲体验,还算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如果真正靠“植物工厂”开足马力来生产,靠卖菜维生,就目前来说,情况不算乐观。
我们常说,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当我们真正有希望“人定胜天”,摆脱看天吃饭的被动,让人不禁畅想:这不就是就是人类农业的未来?
植物工厂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话题,一会把它当作高端科技产品,一会又想到它仅仅是种菜而已,这有点类似于你拿高射炮打蚊子,各类现代化精准设备加持,最终也只是种一种市场上2、3元就能买到的蔬菜而已。
就现阶段来说,植物工厂更多的还是一个理念化的产品,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去探索它的商业模式。
免责声明:图片、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不做商业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