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蜡烛诗经中记载的古老蔬菜,如今却沦
2024/1/20 来源:不详导读
水蜡烛:《诗经》中记载的古老蔬菜,如今却沦为小众蔬菜,可惜了
阳春三月可吃的蔬菜不多,反而在市场上见到的则是各种野菜。
在近些年不少城里人爱上了吃野菜,有空的就去农村大山里找寻野菜,美其名曰“忆苦思甜”。而没空的则会花钱购买野菜来吃。
而在这众多的野菜中,有一些在过去曾经也是有过高光时刻的,甚至在古代是一种常吃的蔬菜,只是后来逐渐没落了。
水蜡烛就是这样一种野菜,它是从《诗经》中走出来的植物,在当时就已经有人食用它了。但是现在很多人却不知道,水蜡烛原来也是一种可以吃的植物。
水蜡烛是什么?
农村娃应该都认识它,在夏季的时候常在河边看到有一种很像蜡烛,有些人也说它像今天孩子们爱吃得“热狗”,而这种植物就是我国民间俗称的“水蜡烛”,学名叫香蒲。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了,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从南到北都有它的身影,一般是在河边、沼泽地等有水的环境生长。
相信很多人都认识、也见过水蜡烛,却不知道它却是可以吃的蔬菜。
从《诗经》中走出来的古老蔬菜
在很早以前古人就发现了水蜡烛能吃了,众所周知《诗经》中记载了不少植物,并且多数还都是能吃的,而水蜡烛就是其中之一。
《诗经》中有句“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意思就是说用什么蔬菜来招待他呢?芦笋和蒲菜。而这个蒲菜也就是水蜡烛的嫩茎。
由此可见大约在周朝,甚至比这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把蒲菜当成蔬菜来吃了。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种植的蔬菜种类可是非常有限的,基本都是吃一些野菜为主。蒲菜作为一种十分清爽可口的野生蔬菜,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
其实蒲菜在古代可不只是当蔬菜吃这么简单,它更是在饥荒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少人更是靠它才得以活命。
因为古代的室外粮食比较短缺,种植的作物产量都不高,而且还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干旱、洪灾了就会颗粒无收。
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到处奔走,因此人口流动非常大。而在大量人员迁徙的过程中,携带的食物不多,就是只能是去山里挖野菜摘野果吃,其中很多河边就有生长的蒲菜,也就成为了不少人的“救命粮”。
这是因为水蜡烛这种食物,不光是很好吃,而且吃法也很丰富,无论是煎、焖、煮、蒸、炒等方式都是可以的。不管是哪一种做法,都是非常的鲜美,口感也不错。如果实在是饿极了,它还是可以直接生吃的。
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野外就有大量的分布,并且它不仅无毒,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蒲菜有清热利尿、凉血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蒲菜久食有轻身耐老、固齿明目聪耳之功。
对水蜡烛有过了解的朋友们应该也知道这种植物还有不少的用途,可以说它是一种全株上下都有价值的植物。
像水蜡烛的叶子可以用来编织蒲扇、草席,还可以用来加工坐垫、蒲席等常用的生活用品,特别是古代更是常用它来造纸。
而就连长得很像蜡烛的果穗,也是有价值的。比如野外受伤了,可以用它来止血,而且它还有很好的驱蚊防虫作用等等。
所以水蜡烛在古代可不只是一种蔬菜,它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价值。
另外水蜡烛这种植物,不光是蒲菜可以食用,它的蒲黄也可以食用,食用的时候只有那些嫩蒲黄才比较好;另外地下的芽草以及蒲锥也都可以食用,口感清脆味道清新,味道也是一点不输南方人爱吃的藕带。
不过在后来,水蜡烛就逐渐被冷落,可能这也和我国蔬菜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丝绸之路,还有航海的发达,不断从国外引进一些新的蔬菜,农民菜园子的蔬菜种类渐渐多起来了,而采挖麻烦又困难的蒲菜也就遇冷了。
但是在最近几年,蒲菜又开始逐渐开始有了抬头的趋势,因为在好些地方的菜市场上都能见到有蒲菜销售,并且它的售价还都不便宜。一般的售价五六元一斤,而贵的十几元一斤也不足为奇。
其实种水蜡烛的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这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种一次可以采收多年,而且它的产量还不错,几乎全年都是可以采收的,而夏季的5-10月份更是高产期,每隔几天就能采收一次。
但是小毛认为蒲菜要想翻红,也还是不太可能的。如今也是一种小众的蔬菜,仅仅是在一小部分地区有少量种植和销售。多数人在菜市场见到它了,也未必认识它。
而且现在的蒲菜价格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种植的人少。如果种植的人多了,到时候价格也就下跌了。
各位网友们,你们认识水蜡烛吗?吃过蒲菜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