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小寒,冷成冰团的日子将到来,如何防
2025/7/13 来源:不详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中国南方地区,隆冬一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冷在三九”,说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小寒三候
初候雁北乡:小寒之际,虽然是冰天雪地,但是阳气已动,因此候鸟感阳出现向北飞的迹象。
二候鹊始巢:禽鸟最早得知气候变化,此时喜鹊已得来年之气,开始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三候雉始鸲:羽毛漂亮雉鸟也被称为“阳鸟”,它们会感阳气的萌动而雌雄同鸣。
起居“三防”
防寒——要护头
“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比如可以抽出时间安静地看看书或是听听音乐。
除头部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不宜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
防感冒——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增强御寒能力。
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
生活上,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小寒的时候,天气正冷,腊梅花却迎着风雪绽放了,此花的开放,也许是为了蛰居的人们走出来的理由。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
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老南京一般会煮饭菜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搭配,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香鲜可口。
冬季宜食维生素A多的食物诸如禽蛋、猪肝、芝麻、黄豆、花生等,多食一点芝麻、鱼类、牡蛎肉、瘦肉、木耳等。小寒进补,冬季四类人群宜适时进补,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大致意思为冬季是人体吸收营养,贮藏精华,恢复健康的最佳时机。不过中医专家提醒,进补养生忌没病大补和有病滥补,且应以食补为主、药补辅。
除了小寒,1月20日,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也将接踵而至。气象专家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它们之间常常没大没小的。如果一定要比,总体而言,今年还是小寒更冷。
另外,究竟是小寒冷还是大寒冷,还是要结合未来的实际情况来看。比如与相对强的那一次冷空气过程出现在哪个时段有关,出现在中旬,小寒就偏冷,出现在下旬,大寒就偏冷。不管怎么说,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要开始了,大家可要做好御寒的准备呀。